学院动态
首页>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教育系“迎国庆”献礼建国65周年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之红色观影活动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4-10-14
来源:

217

教育系“迎国庆”献礼建国65周年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之红色观影活动

(一)庆建国65周年,重温历史发展之路

六十五年峥嵘岁月,几代人风雨不息,历史,我们从未忘记。

为迎接建国65周年,我院开展了“迎国庆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9月23日晚由教育系团委组织的“献礼祖国65周年”爱国主义红色观影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首场红色电影《建国大业》于日新楼507教室播放。

《建国大业》以四十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电影将同学们带入那个曲折艰辛的年代,同学们的观影情绪也随着那个动荡的年代而跌宕起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一段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通过《建国伟业》的放映,使得同学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增加了大家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责任感,也让大家了解到了祖国苦难的崛起之路,从而引导同学们坚定走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道路,坚定跟随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二)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重托

9月24日晚,教育系团委组织各班同学在日新楼507教室观看影片《建党伟业》。晚上七点整,电影正式放映,教室里座无虚席。

《建党伟业》 围绕1921年前后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系学子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影片结束之后,许多同学表示:“在观影过程中,一次次被久违的激动冲击着心灵,也使得我们更加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带下,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乘风破浪,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追随历史足迹,湘江北去

9月25日晚,教育系团委组织教育系各专业各班同学在日新楼507教室观看红色影片——《湘江北去》。该剧讲述了毛泽东、萧子升和彭煌等年轻人怀抱救国理想,踏上不同的救国道路的故事。并将把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青年毛泽东与何叔衡、蔡和森等革命密友之间的友谊搬上大银幕。

这部电影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记录了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艰辛历程,也记录了毛泽东为了求索救国真理而付出的种种努力。在电影故事徐徐开展的节奏中,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当时祖国的贫穷落后,祖国不强大,就会被帝国主义列强任意欺侮。影片最后是毛泽东踏上轮船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踏上了救国之路。电影没有和其他电影一样沦于说教,而是展现出老一辈革命家年轻时的热血和激扬,谋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从无助,到强大,经历的风风雨雨,民族历史点点滴滴都真实的记录在电影中,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些艰难的日子,领悟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革命理想。

 

(四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

9月26日晚,爱国主义观影活动在新联学院内日新楼507教室如期进行。教育系各专业团支书以及宣传委员组织委员起到了带头作用,组织各班同学积极参与,前来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来庆祝国庆65周年。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一部朴实的历史影片,将周总理俯首体察人间疾苦的真心、真情与真诚表现的淋漓尽致,不是因为演员的演艺精湛,也不是因为导演的水平高超,而是因为影片中的细节情景都是对总理身上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的真实再现,而这种精神无时无刻不让人民群众为之动容。难忘四昼夜,一颗公仆心。他始终坚持做真学问、搞真调研、当真公仆。在他的身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化作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行动。肉体早已化作黄土随风飘去,精神却光芒万丈永照后人。

   值此良机,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历史影片,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能够影响、感染广大党员同志在实践中践行这些先进理念和指导思想。影片的多个情节在反复地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灵。

 

(五人民的儿子

9月27日晚,在日新楼507教室,由教育系团委组织各班同学观看了红色电影《邓小平》。

如果把中国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的经济迅速增长也归功于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邓小平。本片真实的再现了邓小平同志,从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起至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极具代表性的革命生涯。片中采访了上百位当时人,挖掘了大量珍贵的影视资料和文献档案,以邓小平富有传奇色彩的平活动为线索,第一次形象地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奋斗和探索足迹。特别是他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者的重大历史贡献,以及他平凡而伟大的高尚品格和特殊品质。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将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道德品德修养结合起来,将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全面发展

 

(六)最可爱的人——张思德

9月28日晚,在日新楼507教室,由教育系团委组织各班同学观看了红色电影《张思德》。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然而不幸的是, 1944 年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革命事业取得成功。

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今天,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这个本,丢了这个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七)勿忘国耻!勿忘国耻!

9月29日晚由教育系团委组织各班同学日新楼507教室 观看了红色电影《甲午大海战》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告诉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从文化角度分析中日关系的电影。

在唏嘘英雄气短、感叹其视死如归之余,每个同学内心都应该好好的问上一句,甲午海战为何中国会战败?吸取教训才能进步,承认失败、欣赏对手才是强国民众应有的素质,而继续沉迷在英雄的史诗中只能将悲剧继续。

甲午海战乃民族之痛,中华之耻,如此奇耻大辱的发生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却也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有志之士。塞翁失马,固然是祸,却也有那一缕不甚明显的福。今日的中国,当紧记历史,学习历史,反省历史,检讨过去,学习对手,以顽强毅力再度屹立于世界之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每个人更应该铭记历史,反省历史,让悲剧不再重演 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何晴 刘迎雪 郭昱宏 郭浩雅∕文  常飞雁 施梦婕图  何晴∕编辑整理

 

最新动态